?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固廢污染治理風暴仍在延續,近期,包括生態環境部、工信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的政策和行動密集落地,其中,“清廢計劃2018”已于6月底結束。
6月19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做國務院關于研究處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從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堅決禁止洋垃圾入境、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固體廢物治理到壓實各方污染防治責任等方面,我國的整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固體廢物審批量同比下降35%,實際進口量同比下降9.2%,去年一年全國口岸共檢出不合格進口固體廢物402批,共計5.9萬噸。可以說政策調整效果明顯。
這一輪清廢行動使得固廢污染治理再次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引發一些地方危廢處理價格“水漲船高”,出現短期非理性上漲。
當前我國固廢行業供不應求,持證企業產能不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5340萬噸,較去年增長34.49%。其中綜合利用2800萬噸,處置1600萬噸,綜合處置利用率高達83%。
圖1我國危廢產生量與處置利用率 來源:生態環保部
2017年我國全國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核準經營規模已達到6471萬噸/年(統計產量5347萬噸,測算產量8052萬噸),表象上看產能充足但實際仍有1581萬噸的缺口,當前危廢資質總體上僅能覆蓋80%的危廢產量。
圖2我國危廢核準利用處置規模測算量 來源:生態環保部
目前持證單位產能利用率僅25%。據《大中城市固廢污染防治年報2017》顯示,2017年我國持證單位危廢處置量僅1629萬噸,總產能6471萬噸,產能利用率25%。
持證單位處置量占總處置利用量(4430萬噸)的37%,即在已列入統計的危廢處置利用量中,剔除部分由產廢企業自行利用處置,仍有大量危廢由未取得資質的企業處理。
圖3危廢企業經營規模、持證數量 來源:wind
自2006年以來,我國危廢經營許可證發放數量增速呈下降趨勢。嚴格的資質管理制度是危廢處理行業最重要的行業壁壘,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危廢處理產能的快速擴張。
圖4全國危廢經營許、經營規模統計 來源:wind
由于危廢處理實際供需存在缺口,行業壁壘較高,危廢處理企業議價能力強,因此市場上實際收費價格高,整體盈利性較強。
圖5危廢處理企業市場價格情況 來源:wind
目前市場上危廢廢物處置價格均價在2000-4000元/噸;高的可以達5000-6000元/噸。行業部分公司毛利率在50-70%之間,凈利率可達30-50%,在環保各子行業中呈現出突出的盈利能力。
圖6主要危廢公司毛利潤、凈利潤
危廢處置現金流好。與市政污水、垃圾處理等環保行業不同,危廢處置的支付方是產廢企業,而不是地方政府,加上當前危廢無害化處置供不應求,產廢企業付款條款較好,因此危廢處置應收賬款較少、經營性現金流較好。
圖7危廢行業應收賬款、經營性現金流。
圖8危廢企業總產能對比
圖8顯示:截至2017年底,東江環保、威立雅、深圳危廢、光大綠色、蘇伊士等十家龍頭企業市占率僅不到6%。市場上仍有較多未能有效發揮其產能的小企業存在,未來危廢龍頭公司仍有較大的擴張空間。也表明當前危廢處置行業供不應求,危廢處置行業在環保各子行業中呈現出突出的盈利能力。
來源:東亞前海證券資訊
客 服 熱 線
18980636604